“我想要做的是能够留下来的,有它存在意义的东西。”家住普陀区的刘根鑫是听力一级,有着严重的听力障碍。但生活的不幸并未让他颓废,在嘈杂的大千世界,他汲取着安静的力量,把微雕作为爱好,发挥着匠人精神,一心沉浸在艺术与美的世界……
作品可以失败,但必须一件比一件好
刘根鑫有很多爱好,喜欢刻章便是其一,他的刻章技术高超,平日同事、朋友都喜欢来请他刻章。时间一久,他便发现,除了朋友同事们的道谢,自己身边什么都没留下。
微雕石壶
直到某一天刘根鑫发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。在朋友家里,一本杂志上的照片吸引了他,上面介绍的正是闸北区周长兴老先生的微雕石壶。刘根鑫被深深震撼了,他想要拜周老先生为师,学习这门手艺。根据文章的介绍,他联系工人俱乐部、去信杂志记者,几番周折却无果。对于微雕这门手艺,刘根鑫是一窍不通,面对无法拜师的困境,他左右为难。搞?无从下手;不搞?他又是打心底里真心的喜欢。最后一拍脑门,搞!“周老先生无师自通,我为什么不行?我也能行!”他对自己提了一个要求:作品可以失败,但必须一件比一件好!
刘根鑫开始钻研自制微雕石壶。万事开头难。这微雕石壶,制作微雕,刀具十分重要,市场上多半是买不到的,许多手艺人的刀具,都是自制,刘根鑫也是如此。在刀具制作上,他动足了脑筋。要制作一把石壶,需要什么样的刀具,就去找相应的材料来自制。他曾经拆过自行车坐垫,用下面的弹簧制作雕刻工具;也把家里的钢锯弄断过,就为了制作一件雕刻刀具。为了打磨一把刻刀,刘根鑫彻夜未眠,一把一尺长的钢条都被他磨没了。
刘根鑫制作的子母壶
不仅刀具制作,石壶的制作他也是煞费苦心。刘根鑫要做空心石壶,要把这指甲盖大小的石壶做成壶盖能开启、壶嘴贯通壶肚、内可蓄水,这便更是难上加难了。在一个人苦苦钻研的过程中,失败成了常有的事,他一边摸索、实践,不断改进,十个月后,他的工艺基本成熟了,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和刻苦努力,总算是有了收获。他开始在创作道路上更进一步,作品更具创意及意义。
恪守匠人之心,传承文化瑰宝
刘根鑫制作的石壶,用的都是自己亲自购买来的青田石、寿山石等天然石料,他的石壶都是原色设计。通常先构思好要制作的茶壶,再去翻找合适的石头。“比如我想做一把玉米壶,那么就要找一块黄色的石头。”在淘石头的过程中,刘根鑫发现了一枚特别的石头。石头并不好看,颜色也比较少见,一时之间也想不到用来做什么造型的壶才好。思虑再三,鉴于这特别的颜色,刘根鑫最后还是把它买下了。
没想到买回家以后,这块石头却成了刘根鑫的“心病”。吃饭、走路、甚至是睡觉前都在想,要把这块石头做成一把什么样的壶。就这样日思夜想了三年,仍然劳而无功。某天他去买菜,提了一袋螺蛳回家,灵光一闪,我喜欢吃螺蛳,螺蛳能不能做一个壶呢?他回家从众多石头原料中翻找,找到了这块尘封了三年的石头,“那时,我马上就想到了这块石头,别的石头不去看了,就是这块!”花费了几天时间,做成了这个螺蛳壶。“这块石头做成螺蛳,特别完美。”刘根鑫很自豪。眼前这个螺蛳壶,若不是刘根鑫说明,还真看不出来这是一颗“假螺蛳”。
微雕石壶
从最初模仿制作,到后来自己设计的螺蛳壶等原创石壶,每一件作品都蕴含了刘根鑫的心血。制作最为艰辛的一把壶,是名为“子母壶”的石壶。壶盖打开,另有乾坤——壶盖上还吊着一把小石壶。外壶挖空时,用劲要求分毫不差,用劲大了壶穿了,用劲小了,小壶套不进去。小壶制作更难,壶嘴和壶把要打洞,穿过绳子挂在大壶壶盖下……在这方寸之间,经过刘根鑫之手,另有一番天地!
除了石壶,刘根鑫还制作了微缩木匠工具、微缩家具等手工艺作品。刘根鑫最喜爱的作品是“微雕传统木匠工具”,大大小小的工具,每一件都按一定比例制作,甚至墨斗和牵钻做到了百分百还原。
他说,“现代工具逐渐代替了传统工具。我想把它们通过微雕形式留存下来,让更多人了解过去。这是我想做的有意义的东西。”
微缩家居
安静的世界,沉淀梦想与追求
刘根鑫的世界是安静的。由于从小听力不好,加上年轻时参加抗洪,水流到耳朵里多次发炎均未及时治疗,如今年纪大了听力更是雪上加霜。他佩戴最高级别的助听器,仍然需要对话者大声跟他说话,才听得清。生活中的不便并没有影响他的心境,他一心一意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,刻苦钻研。
刘根鑫
微雕制作手艺年份久了,也想得到大众认可,于是他给自己定下“一定要搞成功”的目标。他四处打听相关的比赛,在2015年的时候,报名参加了上海市民文化节比赛,并获得了“百名市民手工艺达人”的荣誉。后来也在社会上多次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了展示,得到了专家认可、大众喜爱。历时23年,他完成了自己的梦想。
由于视力大幅度退化,刘根鑫无法继续微雕。但他的创作之路却并未停止。刘根鑫闲暇之余就利用废品做手工艺品送给孙子。“下个礼拜就送到幼儿园,送给孩子们。这些废品通过我的手有了第二次生命。”啤酒罐变成了华丽的座椅,塑料瓶变成了美丽的花盆、巨大的鱼儿肚子里还藏了许多小鱼、憨态可掬的小白猪、灯笼……每一件手工作品,都在细节处花了心思。
微雕传统木匠工具
刘根鑫今年69岁,不过他仍有一个梦,希望能继续参加社会上的交流活动,参加市级的比赛、展览,让微雕这门手艺得到更多人的关注,除了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,也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中国木匠传统工艺。
在安静无声的世界里,刘根鑫一心浸润,用几十年光阴做了一件颇具意义的事,他不仅在微雕着一副副作品,更是在“微雕”着自己的人生。当人有了梦想与追求,即使身体有些许缺陷,那又何妨,只要用心倾注与沉淀,仍然可以海阔天空!